映象网新乡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渠明利)长期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合作帮扶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韩董庄镇赵美屋村村民郭柏杰是当地的一位贫困人口,家里有生病的女儿,属于因病致贫贫困户。受益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郭柏杰在韩董庄镇一家产业扶贫基地——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就业,每月收入4000元,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顺利实现脱贫。
据了解,河南由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坐落于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的致力于生产果蔬制品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公司,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5000万元,2018年实现营业额8000多万,安置164位员工就业,当地员工占比达到80%,其中建档立卡贫苦户23人,不仅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打造了一举双赢的良好局面。
近两年,平原示范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合作帮扶模式,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发挥企业及合作社作用,将示范区贫困户纳入其中,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机制。目前,示范区全区15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脱贫序列,实现1201户512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新乡新闻热线 13937155963 邮箱:hnrcnxx@163.com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近日,疫情防控以来各媒体对爱心企业的物资捐赠报道见诸报端。鹿邑县杨湖口镇的一名基层党员捐赠的蒲公英茶的善举更是赢得人民网等各大媒体以《河南鹿邑:基层党员送蒲公英根茶支援抗疫一线》为题争相报道。原因竟是蒲公英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中药预防药方里的一味中药。而且这种中药在鹿邑县杨湖口镇还是大规模种植。
10月17日,记者走进鹿邑县产业集聚区,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尾毛、化妆用品加工企业、羊毛衫加工、鞋帽加工、白酒灌装生产等企业赶制订单生产如火如荼,工厂车间织机穿梭,工人们在辛勤劳动。在化妆刷小镇建设工地上,工人们在紧张的施工,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集聚区道路在加宽扩修。
4月29日上午,济源示范区政法委副书记郭兴林、济源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为民在济源示范区司法局副局长李艳及律管科科长郭军的陪同下,来到河南愚公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强调要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工作改革,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6月10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星火路小学陈迎雪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送上了特别的礼物。
6月10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杨红伟、口腔科医师王少华走进郑州经开区滨河第一小学为学生们讲授了视力和口腔保健知识,滨河第一小学二年级两百余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2月8日上午八时许,产业集聚区丁亮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郑大成在疫情防控卡点,接到了该村村民张峰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这是张峰第二次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紧跟党走、担当奉献的决心。
春寒料峭,夜晚的寒冷让人感到仿佛冬天还没走远。时针已指向晚上十一点,此时大多数村民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偶尔有鸡鸣犬吠之声,一切归于沉寂;唯有村头、路口的疫情防控卡点内依然灯光通明,人影晃动,在寂静的深黑的夜晚格外显眼。他还在一个卡点一个卡点了解当天工作情况、查看人员值守情况。从大年初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至今,他已连续工作了十几个日夜。白天,入村查看各村排查武汉或湖北其他地方返乡人员登记情况、卡点防控物资分发、指导上报县疫情指挥部报表,夜晚查岗、整理资料。他,就是鹿邑县产业集聚管委会副主任吴伟。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国人民祥和的春节气氛。广大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来。“召必回”,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党委一声令下,单位7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都在大年初一下午两点戴着口罩聚集到会议室,听从党委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谱写了一曲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丽篇章。
“这位女同志,这疫情特殊时期,你咋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呀。”“这是咱县产业集聚区副主任陈鹿华,来为我们护理佳公司办理营业执照的,已经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工作人员联系好了。”这是2月16日上午9点30分发生在鹿邑县行政服务中心门前,疫情防控值班人员劝阻的一幕。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值班人员不禁伸出了大拇指,为她“点赞”。
2月12日,鹿邑县卫真办事处华恩种植合作社的四名技术员自身消毒后为种植的梨树、葡萄树进行冬末剪枝。同时套种花生开始复耕旋地。 “我们在参加村里的抗疫同时,组织技术员进行冬末的剪枝和花生套种春耕旋地,为确保果树吐绿做准备,”技术员宋福利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