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赵培宁:一生“荷”求

2023-10-23 17:13:57  来源:映象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卢家民   通讯员 张志超

“我始终不愿在他人的风格后亦步亦趋,坚持拥有自己的创作思想,要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要把自己的思想、意念、理想、追求体现到作品中。我认为,绘画是一个人学识、修养的体现,是艺术思想的流露。”说这些话的,是新乡市封丘县教体局干部赵培宁。

今年50岁的他,自幼酷爱画画,在经历了多次人生的洗礼后,最终达成所愿,在中国画这块天地,找到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 

赵培宁说,有些事情真的可能就是天赋。

从三四岁开始, 赵培宁就显露出对书画的极大兴趣,家里到处是他用粉笔画的动物、人物和房屋、树木等。每每有老朋友来家做客,父亲都会把赵培宁平时画的小猫、小狗展示给大家看。有了父亲的鼓励,一颗画画的种子彻底种在了小培宁的心中。

从上小学开始,对画笔的执着,让赵培宁经常成为班里的焦点,他的作品总是被美术教师夸赞并让全班学习。慢慢的学校里办板报、做宣传,也都让他去画插图。看着大家对插图的称赞,让小培宁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升到初中,课业更重了,但赵培宁依然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学画,并一发而不可收拾。白天画,晚上画,上课画,下课画;画素描,画速写,画国画,画水彩。慢慢地,绘画水平提高了,但学习成绩却直线下滑,文化课亮起了红灯。

在学校,除了美术教师,其他各科老师都提出了警告;回到家,父母的语气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温柔。但青春期的孩子有几个不叛逆的,面对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指责,赵培宁一倔到底,扎到画中不能自拔,因为当初的“画种”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

面对这样一个“画痴”,父亲也明白,自己的儿子可能与大学无缘了,但生活还要继续。无奈之下,父亲托人在当地给赵培宁找了个小学美术教师的工作,于是开始了美术教学生涯。

虽然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赵培宁逐渐觉得,一味地傻画,没有文化基础,不懂美术理论,最终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和优秀画家,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提升自己。

风雨不改来时路 

就在赵培宁对人生有些迷茫的时候,幸运棒悄然而至。当时河南省师范大学美术系恰好在招收一批委培生,在职教师可以停薪留职报考深造。

得知这一消息后,赵培宁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考试,带着急迫求知的心情走进了河南师范大学的殿堂。在那里,他跟随著名教授袁维新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和画法,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懂得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认识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读书更是成为每天必修的功课。

上学期间,赵培宁认真通读了《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等书籍,背诵了大量古典诗词文章,临摹了中国画历朝历代及当代名家的著名作品。在渐渐充实自己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技法也日臻成熟,心手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

学成归来,赵培宁如脱胎换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展宏图,曾先后获得河南省美术骨干教师、河南省专业技术拔尖儿人才等荣誉称号。不管工作有多紧张,他都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书画创作,因为当初拿粉笔在墙上涂鸦之时,他的人生路似乎已经注定了。

映日荷花别样红 

随着年岁的积累,笔下之物也最终定了心性,荷花成了赵培宁最爱画的题材。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荷、赞荷、咏荷、画荷,从乐府、歌赋到唐诗、宋词的咏荷佳句数不胜数,流传至今。

荷花淡雅高贵,却没有一丝的骄傲自矜,最值得赞美的地方还不在于它的光彩夺目,而是它那坦荡的胸怀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荷花既给人以精神鼓舞,又给人以灵魂上的透视与思想上的启迪。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写生,赵培宁逐渐对画荷有了精神高度上的认识。

在一年四季中,荷花除了春天之外其余三季均各有姿态,均可入画。夏荷莲叶接天,荷花盛开,繁茂妍丽;秋荷花落结果,茎叶穿插,别具神韵;及至冬荷,残叶曲茎,组合排列颇具金石之味。而荷花单纯以构成绘画的诸因素而言,块面的变化、茎的穿插、色彩变化加上风吹晴雨都有着无穷的画意。

为了画好荷花,赵培宁四处拜师求艺,特别是在当地著名老画家汪振洲的悉心指导下,融合了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的绘画风格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简约、刚健、含蓄、苍润的绘画风格,用笔也逐渐泼辣豪放、大气磅礴、挺拔有劲、质朴厚重。对画面不刻意卖弄技巧,而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所作画面故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在用墨上将泼墨、焦墨、浓墨、破墨、淡墨等技巧巧拙并用,泼墨浓而不滞、淡墨淡而不薄,轻重虚实、惜墨如金、滋润可喜。在线条的运用上,赵培宁偏重中锋用笔、侧锋兼顾、书法用笔等,画出了线条的质感。

香自苦寒,锋出磨砺。刻苦练习之后,赵培宁的写意花鸟画作品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各级展览中频繁获奖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

正在赵培宁为自己的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时,国画大师范曾的作品又深深吸引了他。范曾画的《钟馗》《屈原》《八仙》等用笔极为洗练,用墨、设色恰到好处,多一笔则累赘,少一笔则空泛,惜墨如金却造型生动准确、笔简神全。

欣赏大师的画作,让赵培宁如沐春风,相见恨晚。他说就像读古诗,能牵出心中千丝万缕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纯朴与淡泊更能引起曼妙无穷的联想,从此,赵培宁决定拓宽自己的画路,研习中国古典人物画。

当时他几乎临遍了范曾所有的人物画作品,一遍遍地观看范曾绘画技法视频,整天揣摩画面中人物的造型及线条。渐渐的,他画的人物画竟和被人和范曾相提并论。有一次在裱画店取自己画的人物画时,老板竟对服务员说 :“去,把范曾的画拿来。”他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赵培宁,“范曾画得再好,那是别人的,我要画有自己风格的画。”

从此以后,他抛开了现有人物画法,从源头学起,大量临摹了唐宋时期的壁画与陈老莲、任伯年等大师的绘画作品,又借鉴了当代人物画家王涛、王西京的作品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婉约中有豪放、豪放中见细微,恣意酣畅、痛快淋漓。

匆匆之间,从青年走入中年,几十年来热爱和向往的绘画艺术还将是赵培宁终生不懈的追求。在积累了人生丰富经验、艺术创作必备的技能和修养之后,他依然清醒地提醒着自己,不但要做时代的奔跑者,更要安于当下,走好每一步,用手中的画笔做时代的歌者。


编辑:盛艳琼      编审:彭艳 

文章关键词:赵培宁,荷花,绘画,美术,作品 责编:卢家民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高校教师在美术馆看展时不幸坠亡,家属:护栏仅87厘米高

    跟杨女士一同去看展的两名学生告诉家属,当时因为两人在看展,并没有注意到老师是如何坠楼的。他们只是在听到“嘭”的声音后,发现老师人不见了,跑到天井边发现老师躺在楼下。

  • (杭州亚运会)两代非遗传承人:以“瓷”为媒 促中外文明交流

      中新社杭州10月7日电 (王潇婧)釉色粉青莹润,冰裂纹片无一雷同,集绘画、瓷艺、雕刻于一身,呈现胎釉特色的艺术内涵,寓意对杭州亚运会的美好祝愿......在亚运村技术官员村的文化小屋内,一面青瓷作品墙静谧又吸睛,27件亚运精神和传统瓷艺

  • 酒店大堂雕塑袒胸露乳被吐槽,工作人员:是表达母亲无私付出

    据临淄融媒援引沸点视频报道,10月2日在山东烟台,一男子吐槽酒店大堂雕塑袒胸露乳形象丑陋,不知其要表达什么。 视频显示,该酒店大堂陈列着许多形态各异的雕塑,其中人物雕塑不少都是袒胸露乳,还有的呈现为女性哺乳的形象。 该男子表示:“不知道

  • 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残雪|大象深度

    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我几乎每天写作。写作给我带来强烈的自信,使我的身体保持健康。我感到我的生活正在变成某种音乐。每天早上我睁开双眼,我都看到太阳以不同的方式升起。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残雪文学回忆录》自序 诺贝尔文学奖

今日热点

“温暖新乡”播撒爱心种子!正能量新闻人物进校园开启第二站 “温暖新乡”播撒爱心种子!正能量新闻人物进校园开启第二站

精品原创

赵培宁:一生“荷”求 赵培宁:一生“荷”求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