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新乡市人大代表、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许敏:返乡姑娘种大棚 带富周围众乡亲

2020-10-14 15:18:00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崔学庆)盛夏时节,正值大暑。清晨,太阳刚刚露头,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村民就开始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碌起来。“跟着许敏种大棚,效果可不赖,一下子可不穷了,俺再也不愁了。”日前,南秦庄村原贫困户秦瑞昌嘴角上扬,满脸高兴地说:“俺家这个大棚,一年收入一万多,成了聚宝盆。”

南秦庄村隶属延津县石婆固镇,是省级扶贫重点开发村,该村有259户,常驻人口1100人,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贫苦人口259人。原先乡亲们一年到头种植大田作物,没日没夜地干,到头来也就是落个温饱。2012年,本村女大学生许敏回乡创业。如今,在许敏的带领和帮助下,石婆固镇有36户及周边乡镇52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万事开头难 甘当领路人

 南秦庄村沙地资源丰富,许敏经过多次考察,因地制宜,于2012年最先流转二十亩土地建起了六座大棚种瓜。创业起步阶段是艰难的,期间走的每一步弯路都要付出时间和资金的代价。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许敏又筹资二十万元,注册成立了延津县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发展特色种植。许敏始终坚持把品质放在首位,从最初的批发市场销售到现在的高档水果超市专供、网络电商销售、订单销售,合作社最终实现了优质优价的产销良性循环,回头客一年比一年多。许敏不但修通了自己的“致富路”,而且成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不忘家乡水 帮扶家乡人

 已经是市人大代表、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许敏懂得是党的好政策使自己富裕了,自己更应该感怀党恩、回报社会,和贫困户一同致富。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早日脱贫致富,许敏开始重点关注贫困户。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贫困户经济实力不足又缺乏专业技术,谁都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担心时间、精力、资金投入进去了,最后落得一场空。基于这种情况,许敏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发展典型。许敏率先找到自己的邻居,当时还是贫困户的秦瑞昌。许敏根据秦瑞昌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建设大棚,传授技术,提供瓜苗,帮助育苗、定植,全程提供技术指导。通过许敏无私的帮助和秦瑞昌的勤劳能干,2015年春,第一季瓜果成熟,秦瑞昌一亩地就卖了一万五千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如今,已脱贫的秦瑞昌通过大棚种植雇用了3名贫困户。

第二步“区别”对待。对于有经济能力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销售,不搞强行联合,以免挫伤积极性;对于无经济能力但有强烈致富愿望的村民,给予资金技术全面支持;对于无经济能力和弱劳动力的特困家庭,采取吸纳进合作社打工挣钱的模式,每人每年大约可挣到7000―18000元不等的工资。

第三步结对帮扶。依托许敏先行先试的经验,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老帮新模式,对贫困户重点发展种植技能培训,稳固收入渠道。探索“入股分红”的后续发展模式,促进增收渠道。“跟着你一直走下去,你啥时候种我啥时候种,我粘着你了”,许敏合作社丰庄分社理事长王志杰笑着说。

 只有干起来 才能有出路

 “以前都是我去找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现在却是贫困户主动找到我要求加入合作社。只要干,就有出路,真希望乡亲们早日脱贫。”许敏发自内心地说。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目前许敏的合作社有高规模塑料大棚200亩,专注种植优质甜瓜、西瓜,采用生态有机种植标准,生物秸秆发酵肥、熊蜂授粉,不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农药,种植出的瓜果色泽鲜亮,酥甜爽口,营养丰富,年产瓜果90吨左右,年产值270万元左右,带动本村16户,延津县石婆固镇36户,延津县周边乡镇52户,以及临近地市周口市鹿邑县38户贫困户,共计138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这是许敏在自己2019年度新乡市人大代表述职报告中写下的话。也正如这句话所说,许敏始终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信念,日复一日默默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带领石婆固镇和附近乡镇贫困户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精神。

 (映象网新乡新闻热线:18003711839,投稿邮箱:hnrcnxx@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捐赠20万元!新乡市慈善总会“忠孝”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捐赠20万元!新乡市慈善总会“忠孝”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精品原创

赵培宁:一生“荷”求 赵培宁:一生“荷”求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