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乡学院赴卫辉市景天三七种植基地社会实践团6名成员从鲜活的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初心和使命上见行动,归根牧野助推良药、青春担当乡村振兴,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赴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牧野大地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团6名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践团成员在安顿好住宿之后,立即召开实践活动部署会,在指导老师和种植基地负责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按照既定计划迅速敲定了具体实践项目和活动细节。探访了解卫辉市中药材种植产业现状,推广普及中医药文化、宣传中药文化知识、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学习优化中药材种植及有效成分提取技术,探索中药材产业实现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密码。
实践团成员在种植基地负责人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卫辉市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在种植基地负责人的讲解中了解到种植基地采用景天三七和元宝枫套种模式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300多亩,在种植基地周边还有农民散种的景天三七和元宝枫,种植面积约200多亩。种植基地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述了景天三七和元宝枫套种的原理和优势,以及景天三七和元宝枫等中药材的生长周期、生长习性、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实践团成员结合前期查阅景天三七相关资料了解的情况,对卫辉市卫辉市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对卫辉市卫辉市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实践团成员分成两组,一组成员深入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开展实践,另一组成员深入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周边乡村进行调研。实践组成员迎着酷暑深入种植基地,查看景天三七等中药材的长势、病虫害、墒情等情况,采摘景天三七中等重要药材;在田间地头向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了解景天三七和元宝枫等药材的套种比例等产业实践知识;在种植基地中药材加工车间亲身学习体验景天三七等中药材深度加工技术,与车间技术人员一起将采摘的中药材加工成成品;在实验室开展景天三七等中药材产品的有效成分提取和检测实验。实践组成员还与种植基地销售人员一起参与景天三七等中药材产品的展销活动,全方位了解了中药材从种植、采摘、加工到有效成分的提取检测,再到产品销售的过程,对景天三七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深度的认识。
调研组成员深入种植基地周边乡村群众中间,与当地中医医生交流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在守护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当地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情况。调研组成员还深入群众中间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药知识,宣讲习近平总书记5月12日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期间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历史贡献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向群众宣讲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引导群众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中医大夫交流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家豪 摄
实践团成员还深入到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中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中药材种植产业对当地实现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所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团成员与种植户侯师傅的交流中,侯师傅激动的讲到:“卫辉市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在当地推广的景天三七和元宝枫等中药才套种模式,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价值,提高了中药材产量和产品质量,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加入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发扬和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种植农户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劳动的收获感和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对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了信心”。
学以致用方为学,知行合一是关键。新乡学院赴卫辉市景天三七种植基地社会实践团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实践研究、总结经验结合起来,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实际行动,从鲜活的百年党史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担当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景天三七种植基地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家豪 摄
(通讯员 张家豪)
近年来,在尹集镇大刘庄村,华豫本草中药材种植公司因地制宜发展药材种植,集种植、收购、加工为一体,相对于传统玉米、高梁、谷子的种植,中药材种植的价格高、利润大,这为大刘庄村周边的村民提供了致富门路,也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9月27日,在尹集镇大
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2日,乡党委书记雷红亮带队,组织部分党政班子成员和村支部书记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及种植基地,考察学习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
“你们看,我这白芷长得多好,马上就要丰收了,咱已经联系好客户,收上来晾干后就可卖出去。”7月20日一大早,淮滨县防胡镇大黄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昆立就带着村民,来到白芷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忙乎。看到记者来访,他兴奋地拔出一颗白芷,展示着他的种植成
搬走岭村来了一群年轻人让农村娃的暑假生活更丰富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实地走访梨园“前鼻音在拼音中以n结尾,后鼻音以ng结尾。前鼻音发音时口腔不能开得太大……”7月14日,在鲁山县库区乡搬走岭村四年级学生谷思琦家,河南城建学
11月28日,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可满足陕西地区70%的中药材仓储需求的关中中药材物流基地正式运营。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陕西在陕南、陕北、关中建设三个中药材物流基地,同时建成15个道地药材种植及初加工基地,形成产地加工,质量检测、运输配送、全程可追溯的全国中药材物流生产基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9月29日下午2时,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晚霞湖畔,在孩子们的朗朗诵读声中,2020年“镜头中的脱贫故事”主题网评引导活动正式开启了第四场全景式网络直播。
6月5日,汝州市夏店镇甄窑村42岁的脱贫户甄纲要正带领一家人在地里挥汗收割血参籽。最近一段时间,甄纲要家门庭若市,陕西、河北等地的中药材商前来高价收购血参籽,仅此一项就能让他增收2万多元。
“黄连的种植对光照要求较为苛刻,前期需求不多,但后期光照需求会逐渐增加……”在陕西省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的黄连种植大棚内,中国药科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钱春华正在给药农们传授种植经验。
小小中药材,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将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金叶子”。辽宁省卫健委近日宣布,发展辽宁道地药材种植、生产,让中药材种植区贫困户实现自我发展,建立并推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崔小群10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如今和一个30岁没娶妻成家的儿子在一块生活,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里4亩责任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栝楼中药材,每亩地每年得900元租金,年得租金3600元.自己在栝楼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一年可挣到一万多元的务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