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30日,在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旗区专场上,红旗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宋丹介绍了该区过去一年整体发展情况以及2022年工作安排。
去年,红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7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4%和7.5%。
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9项,完成投资198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12.9%。宝星传媒、鲁匠网等新业态企业快速集聚,关帝庙历史文化街获评全市首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6座星级楼宇新入驻企业152家。北方仪表“基于5G云计算的智能无人平台”成功申报第一批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以日升数控、芯睿电子、万新电气、百合光电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坚持改革为要、创新为上。1314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授权给综合窗口,1407项事项“网上可办”,986项事项“即来即办”,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0%以上。组织15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6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全市重大科技专项3项、“揭榜挂帅”科技专项1项,总数居全市第2位。
坚持城市为核、融合为径。大力推进公村、张庄、马小营等改造项目,完成13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打通平安路、振中街等11条“断头路”。小店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红旗区获评“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建成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镇(办)托老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0个,诚城社区被确定为河南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洪门镇、向阳街道、东街街道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乡镇。红旗“e岗通”注册用户超过21万户;红旗区“一键呼叫智慧服务”被列入“改革兴豫优秀案例”;“红旗区创新场景拓宽社区治理全新路径”案例,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民政部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2022年,红旗区将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抓住中央、省、市大力支持灾后重建机遇,着力推进总投资2280亿元的386个项目建设。
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区。重点实施包括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创新平台层级提升行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在内的“三大行动”,争创省级“智慧岛”试点,全力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区。
发挥改革引领作用。完善“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新东区按时保质完成“三化三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以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区为目标,开展城市更新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总投资963亿元的75个城市更新项目和4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全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高级实验中学、红旗医院、医养大健康产业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疫情动态信息的公布、发展趋势的研判与预测、涉疫人员的精准定位、防控工作的指挥调度等都离不开大数据支撑。
近日,内乡县成功入选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全省共确定20个县(市、区),内乡县为南阳唯一入选。
2022年,方城县券桥镇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云山雾气毛尖嫩,溮水烟波绿茗菁。3月28日,在信阳市浉河港镇新晋的4A级旅游景区——文新茶村,备受关注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正式开采。
3月30日下午,记者从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凤泉区专场获悉,凤泉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8亿元,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增速四个区第一,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6%,增速四个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增速四个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5亿元,其中税占比78.1%。
近日,为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新乡市凤泉区发出倡议书,号召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严密有力做好防控工作,带领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3月28日下午,新乡市凤泉区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周调度例会。该区有关部门分管副职、三乡镇副书记参加会议,区委副书记刘勋出席会议。
焦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景国红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焦作市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三个一批”、省市重点项目为发力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南乐县坚持调优结构、绿色发展、提升品质、创响品牌、完善链条,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三三三”战略,整合产业衔接资金9928.56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亿多元,大力发展西红柿小镇、唐顺兴等“飞地经济”,切实解决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问题,实现县域经济、园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与动力。
为提升城区供水能力,罗山县适时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对县城内老旧供水管网进行集中改造,以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