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位于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一栋栋单体建筑拔地而起,工人正在安装建筑外立面仿石材铝板和玻璃幕墙。项目工地上,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施工机械轰鸣不停,室外道路、管网铺设及绿化工程正有序推进。
“一期工程8个单体,主体已经全部封顶,室外幕墙已完成85%,室内装饰及安装工程完成95%,室外道路及管网工程完成80%,预计5月底即可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金荣生介绍,室外景观绿化及相应配套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5月底同步完成,6月份“神农”种业实验室就可正式进驻并开展科研试验。
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打造“中原农谷”的战略决策,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让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有更多河南粮食,助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发展。
平原示范区是“中原农谷”的核心区,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神农”种业实验室为支撑,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打造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是“中原农谷”的重要“内核”,是全国唯一一家种业领域产业创新中心。为确保该中心5月31日交付使用,今年以来,项目建设者抢晴天、战雨天,一天当作两天干,与时间赛跑,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从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开始,项目建设一刻也不停歇。”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陈剑虹介绍,为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步伐,他们组建了项目服务专班,每个专班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作战图、施工表和时间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扫除障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中原农谷”建设实施“一核三区”发展战略,总规划面积1476平方千米。其中,“一核”大致以平原示范区为核心,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等,以种子、种苗、种畜(禽)为主攻方向,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新城。“三区”是指分别以延津县、新乡县和获嘉县、原阳县部分区域为主体的“中原农谷”东区、西区、南区。
预计到2025年,“中原农谷”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种业产业化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中原农谷”将成为国家区域性农业创新核心力量,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
为切实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帮助解决民营企业的各种矛盾纠纷,促进高质量发展,5月19日,新乡市凤泉区司法局联合凤泉区工商联、河南普建律师事务所走进新乡市汉臣铜业有限公司,开展“法润千企”暨“千所联千企”《民法典》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为有效预防和杜绝溺亡事故发生,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近期,商丘市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多措并举、防治结合、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近期,商丘市民安街道办事处在“四美村庄”“五美庭院”创建中根据实际区域功能规划,把侯楼、沈平楼、南李楼、马庄列为精品村建设目标,把李大夫庄、贾堂、丁楼、常楼列为示范村建设目标,把大李楼、苗庄、翁庄、周庄列为达标村建设目标,所有村同步启动。
河南正在迎来一个极其特殊的“三夏”,一方面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不容松懈,全省将实施隔天一检;另一方面全省小麦机收率达99%,大批收割机将自南向北纵贯500多公里,沿途的安全保障、核酸检测、油料供应等都需要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
为服务好农业生产,做好三夏期间农业用油资源保供工作,中石化汝州石油分公司在全市麦收集中区域附近设立10座“三夏”农机服务加油站,开辟绿色加油通道,24小时营业,确保农机随到随加,并执行0#柴油挂牌直降0.25元、持卡或石化钱包再优惠0.2元的优惠政策,服务“三夏”农业用油的同时降低费用支出。
最新!河南18地出行防疫政策,快收好这份交通出行防疫政策宝典吧!
5月22日,记者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107国道复线看到,防疫卡点撤销后,道路宽阔,车流通畅。
5月21日,新乡市凤泉区区长丁文广带队实地督导调研绿化提升工作,并召开推进会。区领导王西忠、耿亚辉、耿建伟、张少康,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员参加调研。
近期,新乡交警经过研判发现,该市外环路如107国道等路段夜间时段运输砂石、水泥等建材的涉嫌超载重型货车,以及闯禁区、闯红灯、遮挡号牌等大中型货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呈现增多趋势。为了进一步打击此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平安出行,新乡交警采取指挥中心监控巡屏和路面警力巡逻查处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调配警力,精准调度指挥,联勤联动配合,确保全天候无死角管控辖区道路,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有效打击。